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倍
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倍,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交出了亮眼答卷——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2600万辆,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3年的下降局面。
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倍1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1月汽车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月,国内汽车出口达23.1万辆,同比增长87.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达5.4万辆,同比增长538.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指出,目前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扩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机遇。中国新能源整车产品具备较好的竞争力,出口潜力巨大。
不久前,上汽集团正式宣布,今年将全面发力欧洲市场,自主品牌MG和MAXUS在欧销量要达到12万辆。除上汽外,长城、吉利、领克、蔚来、小鹏、爱驰、威马、岚图等车企也在加速出海。有业内人士表示,欧洲市场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
中国汽车出口
首次突破200万辆
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2021年国内汽车出口的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突破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局面。
据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美国、墨西哥、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和越南。与上年相比,上述十国出口金额均呈快速增长,其中比利时和英国增速更为显著。2021年,上述十国出口金额602.8亿美元,占全部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47.6%。
汽车出口跑步“钱”进,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双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汽车产品已逐步得到全球市场认可。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已然有所显现。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0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30万辆,同比增长329.5%;新能源商用车出口1万辆,同比增长59.6%。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产品质量和品牌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受益于中国车企在供应链方面的良好布局。
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在出口汽车产品的同时,也将产品的研发中心、供应链体系、生产工厂、销售渠道、二手车服务等向海外市场迁移,更加本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出海方式,让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更强,出口价格也得到了保障。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这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将给中国汽车的出口带来更多机遇。
中金公司指出,从全球产业链来看,RCEP有利于疫情后亚太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修复,区域内部价值链分工的重塑将在一定程度上利好汽车产业。部分成员国零部件关税的下调,也将扩大中国车企出海的竞争优势。
欧洲市场
成车企出口重点
近日,上汽集团披露产销快报,今年1月份累计销量达45.56万辆,同比增长13.02%;其中,上汽集团出口及海外基地销量达6.54万辆,同比增长74.40%。
“目前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名爵已连续三年成为海外市场单一品牌销量冠军,去年MG名爵品牌的全年销量达到了47万辆,销售区域已覆盖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汽集团总裁助理、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表示,2022年,上汽集团全集团的海外销量目标将达到80万辆,其中MG品牌力争实现50万~60万辆的销量目标。
据了解,2022年欧洲市场将成为上汽海外业务发力的重点。按照规划,2022年,上汽集团将全面发力欧洲市场,自主品牌MG和MAXUS在欧销量预计达到12万辆,欧洲将率先成为上汽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同时,上汽集团在欧洲市场也将加快经销渠道的布局,拟定今年要在欧洲市场打造1200个营销服务网点。
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首席数字官张亮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为了瞄准火爆的欧洲新能源市场,上汽将在今年推出首款“全球车”纯电动SUV MG EH32等新能源产品,加快欧洲市场布局。
除了出口整车,上汽还已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以产业链的形式出海。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以上汽、长城、吉利、领克、蔚来、小鹏、爱驰、威马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均将海外出口的主阵地落子在欧洲市场。其中长城汽车、领克等车企更是要挑战对产品准入及产品品质要求极其严苛的德国市场。
“德国的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是非常挑剔的,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很高。如果中国车企能拿下德国市场,意味着将顺利打开整个欧洲市场。”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副总裁张琳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与20年前中国车企的出海相比,当前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走得更加扎实。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中国汽车出口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其中非洲和欧洲市场的贡献最为显著。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改变了依赖亚洲和非洲等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被动局面。
同时,欧洲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及补贴政策,也愈发吸引着中国车企的出海。2月17日,岚图汽车宣布将于年内正式进军欧洲市场,旗下的岚图FREE将于6月份在挪威首发,率先出口挪威市场。
岚图汽车CEO卢放透露,当前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引领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在成功进入挪威市场后,岚图的车型也将陆续进入欧洲其他国家。
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倍2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交出了亮眼答卷——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26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3年的下降局面。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出口突破200万辆,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历史性突破;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304.6%
从常年徘徊在100万辆到一举突破200万辆,中国汽车何以畅销海外?出口的良好势头能否延续?
中国汽车产业的大突破
——标志着中国品牌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乘用车和商用车出口均高速增长,中国车企纷纷设立海外工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按照整车企业出口统计口径,2021 ……此处隐藏2244个字……。在欧洲,去年MG和MAXUS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销量达7.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超过4万辆)。今年,上汽海外将诞生第一个10万辆级市场——其计划在欧洲售出12万辆汽车。
长城汽车去年在海外市场同样取得不菲成绩。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长城汽车海外出口量达14.3万辆,同比增长103.7%,销售占比达11.1%。并且在去年6月投产了第二家海外工厂——泰国罗勇工厂,成为继俄罗斯图拉工厂后的长城汽车第二家海外工厂。
长城汽车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随着长城汽车第三代哈弗H6、哈弗JOLION、长城炮的全面海外上市,大幅提升了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长城旗下的魏牌则是将其市场重心放在了欧洲地区,将由旗下最新产品摩卡插电混动车型为先锋,以德国为起点,辐射全欧洲。
此外,吉利汽车在2021年累计出口量也达了11.5万辆,同比增长58%。目前,吉利在全球的业务遍布28个国家,海外销售和售后网点达到227家。
吉利集团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未来吉利品牌将重点布局东欧、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进军欧洲、亚太新能源市场;领克品牌将深化“欧洲战略”和“亚太战略”,在俄罗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布局。
东风汽车虽然去年出口并非第一,但是增速最快。其出口量为14.4万辆,增速则排名第一,为141%。东风旗下电动车品牌岚图也正在借着“东风”进军欧洲。“如果错过这个窗口期,后面再进入欧洲市场会比较难。”岚图相关人士表示。
对此,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表示,中国车企作为全球布局的重要节点的角色越来越显现。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则将中国市场比作“联赛”,“这个市场竞争极其残酷,什么品牌都有,就像NBA一样高强度。不像德国、日本、韩国基本只有自己国家的品牌。因此,从这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企业不会惧怕任何市场”他表示。
繁荣背后,道阻且长
尽管向上翻番突破,但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仍然阻力重重。
根据上汽、长城、吉利等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芯片短缺是海外业务面临的最大阻力。东风岚图则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疫情,无法考察当地市场”。
此外,吉利汽车对界面新闻记者指出,缺电池、汇率风险、关税壁垒、法规壁垒、市场制裁、合规要求等,都影响着海外出口。
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各家自主车企也是“各显神通”。
吉利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前期,针对芯片问题,吉利汽车全面排查芯片供应风险,结合全年销售目标,根据风险等级向供应商锁定6-12个月的长期订单。同时,提前锁定供货,规避LEADTIME(投产准备阶段)拉长的风险”。
得益于安吉物流逐渐拓展的航线,上汽集团已经有6条专注海外业务的物流船,覆盖100多个海外城市。但即便如此,“现在还是一舱难求,不管是集装箱,还是滚装舱位。这个船票是要等的,跟飞机票一样很紧张”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表示。
不过,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供应链短缺与物流问题都是暂时的。长期来看,国内车企仍需要做技术提升。他认为,向北美、欧洲等标准较高的地区出口,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召回起来将比国内召回的代价大得多。
另一方面,张翔表示,相比海外车企有“中国特供”车型,当下国内车企基本会原封不动地将产品出口至海外,并不会在海外进行本土化研发。
对此,上汽集团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张亮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今年MG品牌将在欧洲首发一款名为MG EH32的全新电动车。据其介绍,其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更严苛的欧洲标准。“比如更高强度的正面碰撞、行人保护、以及国内没有的侧面柱撞”。他表示:“这不是为了迎合标准,而是会让汽车切实变得更安全。”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这款车是今年MG面向欧洲市场的战略车型,欧洲市场销量能否突破12万辆,EH 32的表现很关键。
新能源车出口增3倍,中国车企新机会?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出口增速比已经翻番的行业平均增速还高出3倍。
主流车企制定的战略目标中,新能源车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吉利此前宣布,到2025年,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将达到9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40%。而海外销量将达到60万辆。不过,其并没有透露海外销量中新能源车的占比规划。
上汽海外目前拥有MG ZS EV、MG EHS、Marvel R、MG5 Electric等新能源车产品。今年还将推出上面提到的EH 3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近日发文表示,为实现减碳目标,欧洲多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中国产品也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扩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机遇。
不仅传统车企借新能源风口抢占海外市场,新势力们也在趁热打铁。
2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将拓展欧洲市场,在荷兰和瑞典两国建立零售渠道,品牌零售体验店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两地正式投入运营。事实上,2021年,小鹏汽车已经在挪威市场交付了400余辆新车。
2月18日,极氪也宣布将在2023年将ZEEKR 001出口到欧洲。
2021年5月,蔚来已经宣布“挪威战略”,计划两年内在欧洲交付7000辆ES6和ES8。
今年6月,东风岚图FREE将在挪威首发,预计第四季度交付。未来将依托东风央企的资源,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拓展的节奏。
虽然欧洲部分国家的“电动化率”加速飞快(比如挪威电动车市占率已经超过90%),给了新势力更多进攻机会,但张翔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传统车企在这方面仍然比新势力更有优势。
在他看来,新势力在海外市场没知名度,且受制于资金限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不会很大。相比上汽、奇瑞、长城等动辄覆盖几十国的体量,新势力的布局一般局限在北欧的几个国家。
另一方面,海外车企本身也在转型新能源,如大众ID,特斯拉等。如何让当地消费者购买中国车企的产品?对此,上汽国际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认为,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电动化率水平差不多,但当地车企的产品推出速度没有中国车企快。要做出一款性能符合需求、造价合理的产品,海外车企普遍的产品节点在2025年,眼下才刚刚从“油改电”的阶段走出来。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纯电动平台很多都已经进化到了第二代。在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看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时代拥有先发优势,并且在智能网联领域,中国的技术和能力对全球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